近日,2017英国皇家染色学会 (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简称SDC)组织的国际纺织服装设计大赛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落下帷幕,我院2014级服装设计专业李珊同学的作品《正视消耗》从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亚军,创下中国选手在此项大赛上的最好成绩。
究竟为什么,福大学子的作品能够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带你深入探究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说是里程碑式的成绩?
英国皇家染色学会成立于1884年,总部在英国的布拉德福德,是国际上最早最具有影响力的纺织染色及相关染色技术的专业协会组织,SDC致力于推动全球色彩科学和技术,为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提供染色科学技术服务。
由SDC组织的国际纺织服装设计大赛在2002年被首次推出,向14个国家的学生开放,比赛可以自由报名参加,之前的获奖者已经在时装和纺织行业取得重大成就。该赛事每年奖项只设前三名,2012年中国开始参加该项赛事,今年李珊同学的作品从全国15所服装院校200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代表中国参加总决赛,亚军的成绩也填补了中国在该项赛事上的空白。
当谈及参加这个比赛的过程,指导老师卢新燕说:“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八月底初赛结果出来,然后开始准备,十月底才把衣服全部做完,11月份开始比赛,时间确实比较紧。”比赛聚集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人才,对中国来说也是该项赛事的首个奖项,更显的这个“亚军” 的分量之重。
为什么她的作品能脱颖而出?
2017年国际纺织服装设计大赛的主题是“循环经济设计”,主办方这样描述这个主题:“循环经济是一种替代体系,其中产品和原料尽可能保持高价值使用状态”。
而这个主题,让李珊联想到摄影师josh的摄影作品和她在家乡所拍到的环境,她的作品从环保主题切入,关注环境污染的问题,从环保的染料——草木染提取色素,在天然的棉麻面料中进行染色,通过中国传统的工艺手法,寻找和提取各种植物的色素,进行不断地实验,寻找适合的色彩,再进行扎染和蜡染等工艺设计图案。
而作为总决赛里唯一的男装,衣服双面可穿也是一大亮点,背面的染色原料是利用没有用完的染料重新回收制作的,也很好地契合了环保主题。
确定了方向之后,李珊在卢新燕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创作。造型是通过立体裁剪的,工艺是在实验室自己做的,模特和摄影也是学生自己完成的。除了衣服颜色是草木染,制作服装的线也是买回白线自己染,全部都是染色风。“我们通过草木染料和药渣煮出来进行试色,颜色有深有浅,要把握色牢度,需要不断地试验。固色都在豆浆里面进行,一般的衣服进行固色都是通过化学固色剂,颜色比较鲜艳,我们是通过自然染色进行固色,颜色比较自然。”指导老师卢新燕分享到。
为什么是植物染料?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衣服是快速消费品,化工染料成了绝佳的选择,而在这个比赛上,李珊另辟蹊径,选择了中国传统的植物染料。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想用染色去响应环保主题,去展现循环经济,就想到了中国传统的植物染,这是我们的艺术瑰宝,我们有这个文化自信去向外国人展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李珊如是说。
在创作过程中最难的是制作过程中的染色部分,也是花时间最多的地方,李珊全程用的是环保的植物染料进行扎染、蜡染,用中国最传统的方法来提取植物色素。在我国古代,最常用的就是植物染。
植物染的优点很多,局限也很多。因为植物的染料不是现成的,她不断地去寻找各种植物提取色素,不断地在面料上进行试色。例如,每一种植物的染料用不同的方法实验,在同一种成分不同的厚薄度的面料上实验,它会呈现什么颜色,再用洗衣液测试它的色牢度等等。
植物一般要煮比较久的时间,有时候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才能染一小块布,有时候染完可能还不行还得重新染。在不断的失败与重来的过程中,李珊感受良多,“因为基本靠自己找资料学习摸索,之前没有经验,就导致一直不断的在失败,失败就会有收获,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到最终寻找到了我想要的颜色,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因为植物染的工序复杂,我付出了很多汗水同时也很为自己骄傲。”
获奖之外的收获:
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制作过程,李珊顺着心的引导,克服种种困难,将想法付诸于实践,最终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个“亚军”头衔这么简单。“在这个参赛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想感谢很多人。最大的感想是,当要深入的做一件事情,静下心来坚持是非常的重要,不浮躁。包括在斯里兰卡决赛的时候参观了当地的服装学院,看到了很多学生很棒的作品,你会觉得他们是静下心来很用心地在做事情,不会浮躁。这是一次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经历。”
本文转自8188cc威尼斯官方微信
编辑:肖桂林、胡文钊;
采访:蓝苗;
刊头刊尾:陈洁;
责编:包玉兰)
获奖作品《正视消耗》
决赛现场的李珊和她的作品
决赛选手与此次大赛执行官合影
部分成品
李珊和卢新燕老师、李昭庆老师合影
参观AOD大学服装设计学院